• 总篇数 ()
  • 粉丝量 ()

佛教与心理学(连载二十)

  • 2019-03-28 11:24:30
  • 来源:佛学研究网
  • 阅读量:475
  • 收藏:0
  • 被赞:0
  • 作者:

用手机看

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使用手机 二维码应用 扫描右侧二维码,您可以
1.在手机上细细品读~
2.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~
广告位置

摘要

眼耳鼻舌身五识,分工明确,都只能了别自己所了别的境相,故名“各别境识”,《楞伽经》称为“现识”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一将前五识的作用归纳为六义,《成唯识论》卷五说前五识有五个共同特点,合起来看,前五识的特点有十一: 1、“俱依色根”,都须依物质性或生理性的眼等根(器官)而生起。 2、“俱缘色境”,其所了别的对象都属于物质现象。 3、唯了别自己所缘境而不能了别其他,如眼不能听。 4、唯了别境缘独自具有的“自相”,而不了别与他物共同具有的“共相”。 5、“俱缘现在”,唯了别现在而不能了别过去、未来。 6

眼耳鼻舌身五识,分工明确,都只能了别自己所了别的境相,故名“各别境识”,《楞伽经》称为“现识”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一将前五识的作用归纳为六义,《成唯识论》卷五说前五识有五个共同特点,合起来看,前五识的特点有十一:

    1、“俱依色根”,都须依物质性或生理性的眼等根(器官)而生起。

    2、“俱缘色境”,其所了别的对象都属于物质现象。

    3、唯了别自己所缘境而不能了别其他,如眼不能听。

    4、唯了别境缘独自具有的“自相”,而不了别与他物共同具有的“共相”。

    5、“俱缘现在”,唯了别现在而不能了别过去、未来。

    6、“俱为现量”,其作用都是不籍语言的中介而直接显现,属“现量”。

    7、“俱有间断”,皆待缘而生,生后必灭,作用不是常恒不断,只是有时才有。不注意、无意识、熟睡、休克等状态下,都没有前五识生起。《成唯识论》卷七说前五识不能思虑,唯“外门转”(了别外境),其生起须依仗诸多条件,所以间断之时多,现行之时少。

    8、唯一刹那了别,一刹那之后,马上生起第六意识。实际上,人的心理活动,停留于为时短暂的“纯感觉”——前五识的时间并不多。

    9、就像于一镜中或现一像或同时现多像,眼识等有时唯了一境,有时则同时可了多境。如人有时只注视眼前的某物,有时则可“眼观八面,耳听十方”。

    10、“随意识之善、染及发业而转”,常在或善、或染污及造业的意识带动下活动,如为保养身体而听轻音乐、为一饱眼福去看美展、为科研而观察仪器等。

    11、能取爱及非爱的果,造业后能承受果报。如因眼识了色破坏绿色植物,要受眼识不见绿色的果报。


转载请注明本网站 https://www.10yun.com/     谢谢~

如有不懂得,可到底部【给我留言】联系站长QQ~



  • 上一篇:

  • 下一篇:

微信扫一扫,看资讯
aaa

扫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“十云“关注
回复” 技术分享、职位、新闻、工作 “即可 查看 最新相关内容!
赶快扫一扫吧~

表羞涩嘛~喜欢就点我

0

分享吧~~:

祝给予赞赏的伙伴,2019年发大财!

相关阅读